一、我们必须承认一个现实:AI写得快,但平台不爱
在内容运营这行,谁没偷偷试过 AI 写稿?
- KPI 压力大,一天出 5 篇图文是常态;
- 人手不足,编辑招不起;
- ChatGPT、Claude、Gemini,调教一下,内容能“批量产出”;
- 图配得好、标题一套,仿佛就能上首页。
但好景不长:最近几个月,我和很多同行明显感受到:
- 内容抓不上排名;
- Google/Bing 的索引速度变慢;
- 长尾词效果下降,CTR 掉;
- 页面时长降低,用户互动变低;
- 有些文章甚至被 Search Console 标记为“低质量内容”。
问题不在 AI 写得不对,而在它太“对”了。
一眼识别的结构、一板一眼的口吻、缺乏人味的表达,在 SEO 面前,越来越像“机器标本”。
二、AI 内容被降权的几个典型“死亡信号”
我们试图靠 AI 写出“完美的文本”,但平台要的是“真实、有用、有温度的内容”。
于是,我尝试了“人机混合”的写法:让 AI 当工具,让人类来吐槽。
三、什么是“人工智障+人类吐槽”混合模式?
简单说,就是:
让 AI 写底稿,人类来反驳、吐槽、打脸、调侃、共情,让一篇“乏味中庸”的文章长出人性和内容棱角。
这是我在运营一个知识付费内容项目时实验出来的方法。起初只是为了“让文章不那么 AI 味”,结果意外发现:这种写法带来的页面时长、转化、SEO表现,明显优于纯 AI 文。
四、混合写作的核心:用“吐槽”制造人性信号
为什么“人类吐槽”有用?
-
平台更爱“原创且多角度”
- 内容中出现“但是我觉得”、“其实没必要”、“这地方我翻车了”等自然语言表达,能打破重复度与同质化;
- AI 不太敢吐槽自己,它只会写“正确答案”,这恰恰缺了“人的视角”。
-
用户更爱“像朋友一样的讲解”
- “你可能以为A,但其实我试了B” 这种表达比“XX的定义是...”更能让人读下去;
- 吐槽=情绪注入,情绪=粘性源头。
-
SEO更偏好“语义广泛而自然的内容”
- “人类吐槽”往往自带大量口语关键词、误用短语、问题型句式,有利于捕捉长尾词和“搜索意图变体”。
五、实操案例:同一话题,谁赢?
以“如何写高点击率的标题”为例,我让 AI 和我分别写了一段,来做对比。
AI原始段落:
标题是内容的第一印象。一个好标题应当简洁有力、引发好奇心,并包含关键词。例如:“3种方法帮你提升工作效率”就是一个好的标题。
评分:结构规范,但过于“课本式”。
混合写作(加吐槽)版本:
先说实话:标题写不好,不是你不会写,是你被“写得太标准”给困住了。
AI 会告诉你“引发好奇心、包含关键词、简洁有力”——我也背过这套,但真正能吸引人点击的标题,80%都带点“哗众取宠 + 生活感”。
比如我上个月一个点击率最高的标题叫:
“我辞职那天,老板竟然送我麦当劳”。
这不是方法,是气质:写人话、写冲突、写反差,点击就来了。
评分:信息密度不一定更高,但“代入感、可读性、记忆点”全面碾压。
六、“人工智障+人类吐槽”写作模板(可套用)
🧠 Step 1:让 AI 帮你写底稿(用 GPT、Claude 等生成 500–800 字)
🎯 Step 2:用以下方式注入“人类视角”:
✅ 加入“反例”
- “网上都说XX好用,但我亲测其实很鸡肋…”
✅ 插入“我朋友翻车了”
- “我一个做电商的朋友试了XX方法,结果……”
✅ 段尾加“别信我,你试试就知道”
- “听上去玄乎?你可以下次发朋友圈试试这个标题,保你多十个赞。”
✅ 加“模拟内心独白”
- “当我看到这个数据时,心里其实是崩溃的:‘又改算法了?’”
✅ 把AI写的术语翻成“人话”
- 把“内容颗粒度优化” → “别写大段屁话,拆成3点用户才愿意看”
七、混合模式对 SEO 的提升路径
八、这不是作弊,这是“内容回归真实”
很多人担心:“混合写作算不算作弊?”
我的回答是:不是。
- 你没有伪原创;
- 你没有机械堆砌关键词;
- 你保留了AI的提纲逻辑,用人类语言表达出来;
- 更重要的是:你让读者觉得“这篇文章像是给我写的”。
这才是平台真正想要的内容形态。
九、总结:别再把AIGC当成“写完就发”的终点
正确打开方式:
AI写底稿 + 人类做点评 + 情绪注入 + 反直觉表达 = 内容进化
我现在写任何内容,都会自动套入这个思路:
- 让 AI 把“对的答案”写出来;
- 再让我把“但现实不是这么回事”说出来;
- 最后让用户自己判断,这才是“内容的尊重”。
---
霓优网络科技中心是一家专注于网站搜索引擎优化(SEO)的数字营销服务提供商,致力于帮助企业提升网站在搜索引擎中的排名与收录效果。我们提供全方位的SEO优化服务,包括关键词策略优化、内容质量提升、技术SEO调整及企业数字营销支持,助力客户在竞争激烈的网络环境中获得更高的曝光度和精准流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