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这篇文章写了将近6000字,怎么还是上不去?”
“是不是因为竞争对手的内容都比我长,Google更偏爱长文?”
“要不我加点水内容凑到3000字再说……”
这是我过去七年做SEO咨询时,听过最多的关于内容长度的焦虑。
字数,一直被误认为是Google的“排名密码”。但在真正实操过海量站点和内容后,我只想说:
字数从来不是排名的前提,它只是“内容完成度”的一部分,而非最终标准。
SEO写作,何时开始变成了“字数竞赛”?
SEO这个行业,有个非常典型的认知偏差:把“相关性”当作“堆砌”的借口。
于是,很多优化师误信:
- 搜索“xx教程”,你写500字,人家写4000字,自然你输;
- 搜索“最佳XX产品推荐”,你列5个,他列15个,自然你没戏;
- 所以“长文=好内容”,“长文=高排名”。
而这套逻辑——听起来没错,实则可怕。
因为这等于默认了Google的排序算法是按字数递增打分的“作文比赛”,这不仅扼杀内容效率,更导致大量“伪干货”、“软重写”、“横向罗列”堆满SERP,误导创作者做无效输出。
Google对“长短”的真实态度:上下文,而非字数本身
Google 曾在 [官方Search Central Blog] 明确表示:
“我们不会仅因为内容篇幅较长就给更高的排名。我们重视内容是否有助于用户,是否解答了他们的搜索意图。”
换句话说,Google关心的是“信息完成度”,不是“篇幅完成度”。
也就是说——
- 搜索「robots.txt写法」,你300字能讲清楚要点,完胜一篇冗长啰嗦的教程;
- 搜索「如何挑选户外徒步鞋」,1500字也许只够列完要素,4000字才勉强算“讲透”;
- 搜索「SEO趋势分析2025」,你1000字就想总结行业变化?对不起,太薄了。
问题不是内容太短,而是你有没有用合适的体量承载正确的意图密度。
不同关键词,字数的“黄金范围”也不同
我做过一个测试项目,对比不同类型关键词在Top10排名页面的平均字数区间,结果如下:
这背后的逻辑并不神秘:
搜索意图越复杂,信息完成度的要求越高,所需内容自然越长。
反之,如果用户只是找一个概念解释,你写得再多也是冗余,甚至拖慢加载时间、影响移动体验、降低用户停留。
什么才是真正影响SEO排名的“内容强度”?
我们不妨提出一个更靠谱的判断维度:SEO语境下的“内容强度 = 覆盖意图的密度 × 信息结构的清晰度”。
举个例子:
假设目标关键词是「SEO关键词研究工具推荐」
以下两个页面:
页面A(1200字):
- 开头解释关键词研究的重要性
- 中间列出6款工具,每款配截图、适用场景、优缺点
- 最后总结按预算和技能水平怎么选择
页面B(4200字):
- 历史背景、关键词研究的发展史
- 讲了Google Keyword Planner注册流程
- 工具列了20个,但每个只一句话
- 全文重复说“关键词很重要”但缺少实战对比
你觉得哪个页面更可能排上去?毫无疑问是A。
因为它的结构更清晰、信息密度更高、用户更容易获得决策价值。
我对“字数”的建议从来只有一句话:
只写到用户说“够了”,就停笔。
不是你自己觉得写够了,而是用户读完这段话,会说:
- “我明白了。”
- “我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了。”
- “这就够了,别废话。”
SEO内容,不是用来填版面的,是用来解决搜索需求的。只要你解决得好,它就值得被收录、被点击、被排名。
尾声:别让“长度焦虑”拖垮你的内容节奏
我见过太多内容团队,为了“迎合算法”而去堆字、加图、加FAQ模块、冗长结尾、毫无意义地重复副标题。结果是,内容生产越来越重,效率越来越低,用户越来越厌。
如果你正在为“字数不够,怕不上首页”而苦恼,不妨换个视角:
把页面当作一个“搜索意图解答器”,而不是“文章发布器”。
只要你站在用户的搜索意图之上,Google自然会将你举到他们眼前。